【时代旗帜 民族风骨】艺术界守正创新代表人物
本期推荐:赵万和
赵万和,作为书画领域的杰出代表,其艺术探索与展示不仅辉煌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更以其独特的作品特色,深深触动了每一位观者的心弦。
他的作品,是风骨与品质的璀璨结晶。他以笔为舟,墨为海,每一幅艺术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强烈的民族气节。以非凡的视角和炉火纯青的技艺,勾勒出中国品质独有的韵味与风采。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之美的再现,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与体悟,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风骨。
他的影响力,早已超越了艺术领域的范畴,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鲜明符号和民族精神的崇高象征。他用自己的艺术实践,向世界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,为后世艺术家树立了创作标杆。
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艺术世界,感受中华文化的不朽魅力。
赵万和,江苏高邮人,先后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、上海同济大学。书法师从陈从周、周志高。2009全国十大文化经济新闻人物,国家一级美术师,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。
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,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副会长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国楹联学会会员、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,南京师范大学江苏书画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,山东省东西方文化交流协会书法篆刻研究院名誉院长,上海中国书法院研究员(名誉副院长),中国教育电视台《艺术中国》杂志艺术顾问,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非遗专委会顾问,扬州市文联书法艺术顾问、书法院副院长。
2013年由中国书协等单位主办的“翰墨清风赵万和书法展”在全国政协礼堂成功举办,其先后走进南京财经大学与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讲授书法;被中央美术学院特别授予“2023艺术代表人物”荣誉称号。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书画展,被全国政协、中央党校、中纪委、中国驻外总领事馆、中国国家博物馆、中国美术馆及园林名胜等单位机构永久珍藏或勒石;多次接受《人民日报》、中央电视台、《新民晚报》、书画频道及地方卫视等媒体专题采访。
人物词条入选《中国当代书法史》。出版有《当代著名书法家个案研究——赵万和专辑》《赵万和书法》《赵万和书古诗百首》《赵万和书法艺术鉴赏》等。
欧阳中石:
赵万和同志是位才气与激情,实力与学识并举的书法家,他的书法植根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领悟,墨妙字精章法流畅,气息雅静洒脱豪放,有游龙惊鸿之态:腾蛟起凤之气势,尤其注重笔墨功力与文字纬度的统一结合,在书法家中实为难得,其作品颇具收藏价值。
周志高:
赵万和书法幼承家学,从小打下了较扎实的唐楷基础,在读大学时就对书法奋力追求,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获得上海市大学生书法比赛“优胜奖”,在当时的大学生中崭露头角,成为大学书法协会会长。他不以此为满足,更加刻苦钻研。多年来,临时不辍,遍学“二王”“李”“赵”以及汉魏碑刻,寻拜名师指授,同时注重字外功的修炼,对古典语言学、诗词歌赋广泛涉猎。书艺日渐有了新的活力和面貌。他宗法古人,取法乎上,不跟时风,不趋时好,坚持走自己的路,而且相当踏实、稳健,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,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貌。
王荣生:
赵万和擅长各种书体,楷书、行书、草书尤其成就突出。
他的楷书遍学唐人,更上溯魏晋。追求平正博大的风格,不以奇巧炫人,更不涉支离乖张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。
他的行书以“二王”为基础,加入唐宋人的笔意,最后的定位在宋元之间。他用笔杀纸,有入木三分之意。点画交代明晰,毫不苟且,注重用笔方法。其结字瘦峻,中宫紧收,时有变化,能融各家。章法布白一任自然,并不故作安排,但又处处穿插得宜,内蕴匠心。最后达到的效果是不求奇自奇,不弄巧自巧,看似平常最奇崛。
而赵万和的草书,则长枪大戟,摇曳生姿。一是他吸收了章草的成分,获得了额外的古意。二是强调了用笔的留驻。有时积点成线,增加了点画的内涵。三是避开了行间穿插,采用有行无列式布局,使作品气息流畅,自然大气,这也与他的审美追求一致。
洪炜:
赵万和的书法能凝神为本,达到气和、气顺、气贯、气通。读他的书法如读好的散文,起、承、转、合,节奏分明,清新自然,一气呵成。有时行笔如骏马奔驰旷野,奔放而不浮躁;有时行笔如老牛耕深泥,凝重而不笨拙;能放能收,有快有慢,如打中国太极拳,舒展有致,内功在也。
著名作家汪曾祺最后一次回高邮时,曾对一批书画界晚生评述赵万和的书法。他说:“从不同年代的‘万和字’,可以看到一种从稚嫩走向老练,从工整走向灵动的轨迹。在当前喧嚣时代,心性却趋于古典,在努力寻找自家笔墨和建筑艺术的契合点,这是‘万和字’生命之所在。
他能书各体,尤擅行草。其楷书温雅劲健、工整秀逸;行草书更是激情跳荡、矫健流动。偶作篆隶亦古朴端庄、雄厚苍浑,可谓动力弥深。
蔡树农:
寻常处见本色是一种本领,瘦得恰到好处的赵万和就用“看似寻常”的本领追求他的书法旨趣,他用高邮红心咸鸭蛋不咸不淡的笔触抒发他对书法的理解、虔诚、创获。在他眼里,书法是江南水乡的一片苇芦、一鳞白鱼、一叶轻舟,有一种原生态的时代感。
赵万和学书,入门既正,立意亦高,他坚持学“二王”、学“李赵”,又学一点和他的建筑专业背景相关的书法“建筑体”魏书,其书骨肉兼备,技法精熟,信手挥毫,随势生发,逸态横生。赵万和书法除老练、灵动之外,还有恬淡的意绪,自然平和又内蕴智巧,隐然有不寻常的风致,别具“文游台”的风雅,其审美体格偏于阴柔一路,这是高邮湖水的浇灌所致,仍可以坚持下去。哪一天,当“万和字”真的孵出了“万和体”,我是先要品尝品尝的。
赵万和的书法像其人,赵万和的人像其书法:清和、灵淡、雅正,如茶烟松色,宜晨观,宜午对,亦宜晚啜,“情之专一,未能得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