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冬阳先生书法作品应邀入编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辞典

刘冬阳,男,笔名麓天,号麓云阁。湖南祁阳人,1957年出生,1976年应征入伍,2000年武警正团上校退役,退休前献身湖南人防事业,现居长沙。

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国教育电视台《水墨丹青》《名家讲堂》栏目组签约书画艺术家,水墨丹青书画院副院长。

作品录入《世界非遗传承人大辞典》、《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艺术鉴赏》、《中国硬笔书法史(1875~1995)——人物史》。 2023年入编《中国艺术名人榜》。2024年入编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《艺术专业人才数据库》。2024年入编《中国馆藏级艺术名家》。

著《情倾翰墨》敬书毛泽东诗词。

对书法艺术长年坚持笃定,努力精进,先后参赛参展:

全国第八届楹联大赛;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; 全国第九届书法美术大赛获二等奖;

湖南省第六届新人新作品展;

湖南省书协第二届临帖展;

湖南省首届行书“浯溪真卿杯”作品展;

中国教育电视台“书香墨韵”书画名家联展。

2024年入选“中国艺术家代表”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展播。

2024年特邀环球旅游卫视频道《美丽中国、时代典范》栏目专题片。

2024年特邀制作《从北京到巴黎》中国艺术名家奥林匹克专题片。

2024年应邀参加“一带一路国际艺术巡展.法国巴黎”。

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三、四届“水墨丹青书画传承大赛”获金奖。

2025年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五届《水墨丹青书画传承大赛》获特等奖。

艺术随笔,深情磊落,铸就时代气象,先后被授予:

2023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泼墨中华情授予“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”。

2023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授予“拥军、爱党艺术家”称号

202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年会授予“非遗领军人物奖”荣誉称号。

2024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泼墨中华情授予“新时代最具创新艺术家”。

墨韵逸情

---刘冬阳行草书法的艺术世界

在当代书法艺术的广袤天地中,刘冬阳的行草书法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,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。他四十余载如一日,沉浸于书法的研习,临池不辍,笔耕不停 ,上追二王、颜真卿的行楷神韵,兼修黄庭坚、王铎等大家的行草风姿,主攻孙过庭、张旭、怀素的行草书法,终在书法领域独树一帜。

 

一、用笔灵动多变,刚柔并济

刘冬阳行草书法的用笔堪称一绝,灵动多变,充满了生命的韵律。他巧妙地运用毛笔“尖、齐、圆、健”的特性,通过精准的提按、转折,让笔尖在宣纸上跳跃、舞蹈,使线条产生丰富的粗细、枯润变化。在他的笔下,时而中锋用笔,线条饱满圆润,如“屋漏痕”般沉稳厚重,力透纸背,展现出雄浑的力量感;时而侧锋取势,飞白效果若隐若现,为作品增添了几分空灵与洒脱。比如在他的某幅作品中,起笔时凝重迟缓,似在积蓄力量,行笔时则流畅自如,如潺潺流水,收笔时或利落干脆,或意犹未尽,留下丝丝飞白,让人回味无穷。这种轻重缓急、粗细变化的用笔方式,使得每一个笔画都像是跳动的音符,共同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书法乐章。

 

二、字法结构精妙,疏密得当

字法结构上,刘冬阳将平衡与美感演绎到了极致。他深谙汉字结构的奥秘,遵循“稳中求变”的原则,巧妙地运用“中宫收紧”与“疏密对比”的技巧。他的字中宫紧凑,笔画向中心聚拢,使字形显得格外紧凑而富有张力,如同一个充满能量的核心。同时,笔画之间的疏密对比又让空间产生了强烈的节奏感,有的地方密不透风,给人以紧张之感;有的地方疏可走马,营造出开阔的意境。就像他书写的“林”字,左右竖画间距不均,一紧一松,相互呼应,既体现了对称之美,又打破了刻板,展现出灵动的变化。在他的作品中,每个字都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,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,端庄秀丽又富有变化。

 

 

 

 

三、章法气势恢宏,行云流水

刘冬阳行草书法的章法布局更是令人拍案叫绝,呈现出一种气势恢宏、行云流水的艺术境界。单字组合成篇时,他充分考虑行气贯通与虚实呼应,使整幅作品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,一气呵成。字与字之间的连带自然流畅,似断还连,行与行之间的疏密、虚实处理恰到好处,仿佛音乐的旋律,有起承转合,有高低起伏。他的草书作品,或如疾风骤雨,气势磅礴;或如小桥流水,清新雅致。在一幅长篇作品中,开篇时往往沉稳大气,奠定基调,随着书写的推进,节奏逐渐加快,情绪愈发激昂,笔画更加奔放,墨色变化也更加丰富,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。而在高潮之后,又能巧妙地收束,回归平静,给人以余韵无穷之感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刘冬阳的行草书法作品,是他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的结晶。他通过精湛的用笔、精妙的字法和恢宏的章法,将行草书法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,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贡献了独特的力量 ,也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典范和欣赏佳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