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以文化人,更能凝结心灵;以艺通心,更易沟通世界。新时代的文化繁荣正为民族复兴伟业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最基本、最持久的磅礴力量。站立于时代大潮,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,彰显艺术创作的时代特征、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所系和重要体现。在深入生活的艺术创作中,艺术家扎根人民、聆听时代声音,在生活的细微处捕捉创作灵感,于丰富题材中彰显艺术格局,并不断向内生出艺术原创力,用一幅幅鲜活生动的作品展现出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。此次“中国艺术界国际学术交流展”将集中展现中国艺术家在题材、形式和语言上的多元探索。作品立足现实生活,融合传统与创新,为文艺领域开拓新境界、新风尚和新格局,反映出时代风貌与独立的审美追求。以文明互鉴为路径,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共同绘制一幅多元共融、美美与共的世界文化新图景。


杨兴雅。艺术家。中国油画新传承主义创导者。1946年生于辽宁丹东。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。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。
1999年 日夲东京银座地球堂,京都法然院,吉川市政厅(参展) 。日本皇后收藏作品。接受日本关西电视台釆访。
2000年 日本东京银座地球堂 (参展) 。
2001年 接受日本电视台(HNK) 专访 。
2002年 中德友好协会济根美展(参展)。
2006年 法国创意之城壁画展(参展)。香港洲际酒店国际美术展(参展)。
2012年 北京吴东魁美术馆“为魅力世界添彩”杨兴雅作品展(个展)
2014年 为 清华大学金融总裁高研班(授课) 。同年参展北京艺博会並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。
2017年 美国纽约惠特尼画廓(参展) 。澳大利亚墨尔夲egb画廊(个展)。
2019年 匈牙利布达佩斯中欧交流匈牙利书画邀请展(参展)。
2020年 CCTV(高清视频)。中国教育电视台(栏目特騁画家)。山东济南电视台(栏目特騁导师)。
2021年 俄罗斯莫斯科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展(参展)。
杨兴雅的画作笔法洒脱,意境高远,具有独特的品格和魅力。他利用西方的绘画材料,运用中国的绘画方式,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,确立了“中华品格,我法万象,有术无束,弘粹图新,融贯中西,独树一帜”的中国油画新传承主义艺术理念。其作品被国内外很多藏家收藏,并视为珍品。
名家评论:
法通东西创新功 独树一帜显风流
——记著名画家杨兴雅

油画从古典主义向当代超写实的方向进取,出现了很多超写实的油画家,但是很难说这是准确的油画发展方向,因为超写实以“技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制作方法多一些,而以“文化”为核心的创作境界却显得稀少。油画如何发展,更为切题的方向在哪里?当代著名油画家杨兴雅先生的油画新传承主义倡导,让人耳目一新,眼前一亮!应该是油画的新思路,发展的新方向!
油画新传承主义的核心价值,仍旧是“油画”的本质,对古典主义的造型仍旧持有核心的传承值守,所以他的油画在创新的路径上,就不会失序,更不会脱轨。用画笔去画油画之外的野路子,画让人看不懂的野兽派,这不是杨兴雅先生的选择。他自觉与非正序的油画创作划清界限,所以是油画品质的传承者,传承仍旧是主题价值。
情寄云深处190x115cm(2010)
“新”是他的文化智慧在油画传承过程所生发出来的创建造诣。新在何处?不得不说一下他传统文化修为的精深。他虽然是手执油画之笔,技修为西,传统文化磨砺却是心修的核心,品修为东。于是在他的油画创作中,会明显渐漫进中国画的气韵生动,油画不仅仅用块面光影来造型,还穿插进线条皴笔的灵动!油画技法和中国画法能非常和谐的统一在一起,不违和,更不生硬呆板!油画与中国画的技法在他的创作里,绝然没有碰撞后的撕裂伤痕,全然是融合完美的状态,依靠的是什么?当然是他对东西文化的深谙掌握。没有文化修为的极致高度,难有技高一筹的文化统融操作。所以看他的油画,就是在仰观文化修养的精彩!画如其人,在他新油画传承主义的实践中,也得到了侧面的印证!
钓得一日闲110x220出门(2012)
造型是杨兴雅先生油画的底基,油画无论如何传承,如果失了形态,必然就是失了根源。所以他的油画是专业造型的精湛范式,无论是山水风景还是人物都是形态的致美。真实可观,是最好的艺术的表现力,这是他的功法底气。如果说以前的油画家,试图让油画影响中国画,那么当下的杨兴雅则是开启了让中国画影响油画的新征程。用中国画的意象气韵去影响油画的创作,把油画失序的印象主义,更正为中国画审美有韵的意象之美,可看可悟,动心悦目,从结果的塑造来看绝对成功!
法通东西创新功,独树一帜显风流。他的新油画传承主义的而成功实践,恰是一位中国油画家应该具有传统文化自信的典范!从这个意义上来讲,油画新传承主义正是我们本有的文化软实力,在世界舞台东风渐盛的艺术序曲!
著名书画评论家 史峰
2019年5月20日

巅1)100x100cm(2024)
巅2)80x120cm(2024)
巅3)80x60cm(2024)
老友住此山60x80cm(2021)
月光120x220cm(2012)
观山月100x100cm(2025)
面壁80x60cm(2024)
瘦西湖写生70x50cm(2016)
观画80x60cm(2015)
霏雪如妆100x100cm(2008)
翠38x36cm(2000)
逍遥游80x80cm(2018)
箫声47x45cm(2000年)
仰望奇峰心自髙80x80cm(2025)
渔趣100x100cm(2007)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