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业>

《共和国艺者》辞章通古今 · 书画集大成 | 专访孙俊厚

2025-05-01 09:35人民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,746 分享

前 言

       时代赋予中国书画新的艺术表达,推动艺术语言的不断传承与发展。文艺工作者秉持“传统与时代相融、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创作理念,积极深入生活、扎根人民,去感受、观察、体验,探索艺术创新,丰富表现语言,使中国文艺呈现出与时代相契合的崭新气象。伟大的作品是为人民而创作,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技艺,描绘中华大地的壮美河山和时代风貌、丰富人文精神内涵,展现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情怀和责任担当。此次活动着眼于落实《“十四五”艺术创作规划》,反映人民的情感,表达人民的心声,记录中国书画的发展历程。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阔步迈向文艺强国,以“世纪工程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以“大师形象”树立起一座座文化自信的丰碑,成为展现时代风貌与传承民族精神的生动范本。

       谈及书法之美,在于的神采气韵与精神表达,其艺术表现力与文化内涵相得益彰。南朝书家王僧虔在《笔意赞》中所说“书之妙道,神采为上,形质次之,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”。这一观点强调了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,更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流露。孙俊厚,这位享有盛誉的书法家,丰富的人文底蕴造就了其书法具有文学性和审美意义。其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念和笔墨境界具备极强的抒情性!表现出典雅、华美、奔放、流畅及浓郁的书卷气。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灵动的创作技法,在书法界引起广泛的赞誉。

       孙俊厚的书法之所以赋予其严肃而独特的艺术内涵,主要表现在将碑学和帖学的审美意趣相融合,既有碑学的雄浑劲健,又具有帖学的清气逸韵,形成了落笔酣畅、古朴遒劲,字形优美的艺术特点。在书写过程中,他能够巧妙地控制笔锋的起落转折,在变化中追求和谐及平衡美,使每一笔都显得灵动而有力,具有笔姿的劲健和飘逸。这种流畅的笔势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整体美感,也体现了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追求。通过作品可以看出,运笔行笔上自然洒脱,点画安排合理到位,联系也十分紧密,藏着一丝古朴苍劲之感,可谓是集众家之长,融汇于心,在疏朗峻拔之中,呈现一种和谐的中庸之道,中和之美。

       孙俊厚的书法注入时代气息和观念,融古体之神韵,以汇今时之风骨,并在以写意精神为主导的传统标准和美学特征中,追求表达气韵和境界。无论是凌空取势还是顺锋直入,行笔中正流美、结构有奇正、疏密、刚柔并济等法理,这些特点无不体现出他书法精神的深刻领悟。可以说,孙俊厚的书法,不仅仅是艺术,更是一种文化、一种精神,是传统与时代的交融,是线条与心灵的对话。我们能领略到传统文化中的深厚意蕴,又能触摸到时代的脉搏。他为书法的发展注入新活力,成为当代书界不可忽视的艺术力量,激励着更多书家在传承与创新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进。

       孙俊厚,男,别署静山逸士、字松岩、晋石,1945年生于山西省静乐县,大学本科学历,中共党员,高级政工师,多年在国家党政、教育、企业等部门和单位任职。书法为其毕生爱好与追求,幼时即以写字见长,工作几十年志趣不改,潜心笔耕,临池不辍。作品篆隶楷行草皆涉,兼攻篆刻,以行草为主,形美神足,个性鲜明突出,充满正大气象。在省展国展中多次入展获奖,热心助力国家抗震、抗疫、扶贫、一带一路等重大公益活动,荣鹰2020年一带一路国礼艺术家推选金奖。受邀参与北京、马来西亚,“走进欧洲”等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。作品受众面广,深得业界识者、藏家、大家的青睐与关注,受到欧阳中石等书坛泰斗的高度评价。

艺术成就

       现任中书协主席孙晓云授以“国宝级艺术大师”墨宝。曾任山西老年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,主编《山西老年书画》内刊。现为国家一级书法师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,国家博物馆、档案馆、文史馆馆藏艺术家,联合国特约艺术大使,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特约评论员。被授予“中国当代传承书画人物”、“德艺双馨艺术家”、“当代书画艺术百杰”、“国宝级艺术大师”等荣誉称号,有论文《楹联书法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我之管见》发表。出版有个人书法作品集与名家合集。作品入编《中国书画全集》、《荣耀中国》(纪念中法建交60周年)、《盛世百年 大师风范》、《近现代中国艺术史》、《新中国国礼艺术珍藏》、《中国传世名作》、《经典永流传》《中华典籍》、《华夏人物》、《世界艺术名人录》、《世界非遗名录》、《中国书画典库》、《中国书画收藏人文图鉴》等多种典藏书籍。隶体书法收录新编《中国书法大字典》。

       其书法多见于庙宇、祠堂、书籍题名、旅游景点题字,以及景德镇国礼瓷艺,国家发行邮票、纪念册等。